浏阳市大围山镇持续推进农业产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水果年产值突破1.2亿元
大围山水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吴伏平在查看黄金梨的长势。
【资料图】
俯瞰浏阳市乡润家庭农场的黄金梨大棚。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易亿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进入8月,“大围山梨”中的珍品“黄金梨”应时成熟,浏阳市大围山镇的空气中四处漫溢着浓郁的果香。
近日,记者走进浏阳市乡润家庭农场的大棚,只见一排排梨树长势喜人,个头饱满、色泽金黄的黄金梨缀满枝头。“今年的果子都长得很均匀,个头也大,想品尝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大围山镇党委副书记张宋姣手持自拍杆,拍下视频发布到视频号,为黄金梨代言。
近年来,大围山镇持续推进农业产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2014年,“大围山梨”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8年,“大围山梨”成为湖南第一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如今,大围山水果产业迎来高速发展,以梨为主打的水果种植面积已达25000亩,发展水果种植户2600余户,2022年水果总产量500余万公斤,产值突破1.2亿元,乡村“甜”产业走出长效发展新路。
“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湘赣边界的山区,昼夜温差大,长出来的果子格外甜,而且附近没有大工厂,基本杜绝了工业污染问题。”大围山水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吴伏平有着近20年的果树种植经验,他介绍,大围山主推“大围山梨”,包括翠冠、园黄、黄金三种,此外还种植了桃子、李子、枇杷、杨梅和少量的葡萄和猕猴桃,而客人们尤其喜爱汁多皮薄、脆嫩细腻的黄金梨。
记者见到吴伏平时,他正在电脑前忙着处理一连串的黄金梨销售订单,核对信息后,一箱箱梨将发往长沙、湘潭、广东等地。“水果一成熟,微信上的订单就来了,品尝过的人很多都成了回头客。”他说。
据了解,在上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就开始协助果农引进各类梨树,历经40多个品种的筛选后,终于在2009年前后开始稳定种植现在的“大围山梨”。
“我们镇有不少人从城市返乡进行水果种植,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好钱景’。”大围山镇农办主任钟交明介绍,自今年6月当地水果陆续成熟,平均每月能发出10000公斤左右的水果快递,不少种植散户也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指引下,加入了大围山水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进行水果的集中推介销售,让水果产业惠及更多果农。
自2010年起,大围山已连续举办十四届水果文化旅游节,推进农业产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春赏花、夏漂流、秋摘果、冬踏雪”的四季旅游模式,“水果+旅游”的农旅产业链在大围山镇不断延伸。
“大围山水果产业发展论坛正在筹备中,将针对未来5年当地水果产业的发展探索增产增收新路径。”张宋姣告诉记者,2004年,大围山镇党委和政府组织举办了第一届“桃花观赏节”,后来逐渐演变为水果节,再到如今农旅融合的水果文化旅游节,当地探求特色产业助农增收之路已有20年。
据她介绍,为了更好地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当地从2003年起每年坚持开展两次以上种植技术培训,从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等方面入手,邀请省、市种植专家和科技特派员对果农开展授课培训。
“前年,我和镇农办的负责人还去了浏阳对口帮扶的龙山县茅坪乡,给当地果农传授种梨经验。”吴伏平笑着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培训和实地种植,我也快成专家了。”
以果为媒、以技助农、以节促旅、以旅兴农。近年来,长沙以发展优质、绿色、生态果品为核心,深入实施结构调整、品质提升、品牌推广、市场拓展的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果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去年,水果种植面积达51.6万亩,年产量46.1万吨。
走在大围山镇,记者深深感到,不断拓宽思路,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好风景”变成“好钱景”,助推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
(一审:蒋宇 二审:刘乐 三审:蒋玉青)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