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求真”者——丘成桐对话知名教授 简讯


【资料图】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梁丹)6月1日下午,“几何人生 人生几何——对话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北京大学外语学院教授、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赵白生,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院教授龚新奇,围绕丘成桐先生人生故事,结合数学人才如何培养、真正的学者如何造就等话题与国际著名数学家、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展开圆桌对话,从不同学科视角阐发丘成桐先生的自传——《我的几何人生》的多元魅力。

从社会过程这一概念出发,冯仕政认为,丘成桐的个人自传《我的几何人生》不仅展示了丘成桐一路成长的历程,更回答了“人才是怎样培养出来的”这一关键问题。作为传记研究专家,赵白生从“什么是优秀传记”的角度,提出了一本好的传记应当既包括人物的职业生涯,也刻画人物性格,最优秀的还应该展现出人物的独特人格,从这一角度出发,赵白生认为,“《我的几何人生》可以称得上是科学家传记中的典范文本。”

丘成桐表示,成长中,受做哲学教授的父亲影响,自己对文史哲很感兴趣,其中《左氏春秋》和《史记》对自己影响很深。在写自己的传记时,丘成桐认为,要还原一个真正的历程,从而能够让读者看清楚好的做法是什么,做错的事是怎么发生的。“我们作为一个科学家要承认自己的缺点,也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可以说,在写这本传记的时候,我是按照事情本来的样子写的。”丘成桐补充道,由于记忆力的差错,会出现一些不是出于故意的错误,以后也将继续完善和修改这本传记。

求真,是对话中丘成桐给人最深的印象。面对青年学者和年轻学子在研究中的困惑、迷茫,丘成桐鼓励他们“顺其自然”,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的工具,在数学的主流上不断耕耘,顺着数学发展大势而为。

丘成桐表示,自己也经历过很多辛苦的奋斗,但是自己一直“觉得很舒服”“不觉得辛苦”,因为自己“顺其自然”,他补充道,“顺其自然”不是不努力、不花功夫,而是不去追求极端的东西,不一定非要得到什么东西,要在精神上培养出一些比较高尚的享受。

对于数学人才培养,丘成桐表示,自己最喜欢对学问有着深厚感情的学生,同时,他也表示,中国学生对学问的感情还不够深厚,“因此我在求真书院给学生讲数学史,我认为这很重要,让学生看到那些有名的数学家都是对学问有着极深的感情。”他希望,今天的学者和学生能够顺其自然地去学习和研究数学,减轻对做学问的功利心。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清华大学求真书院主办,译林出版社协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人大附中的近200名师生现场参与,不少学生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向丘成桐先生现场提问。

活动中的丘成桐先生。学校供图

活动现场。学校供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