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银分公司助力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柳玉溪)近年来,青银分公司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把一个积贫积弱的移民村变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由青银分公司出资建设的箱包厂房,一台台电动缝纫机一字排开,哒哒哒的机器轰鸣声,奏响了乡村振兴奋进曲。


(相关资料图)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驻村工作队首先牵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让村上唯一的产业项目箱包厂发挥“火车头”作用,带动村民踏上“致富路”。

箱包厂加工箱包拉杆配件,效率慢,收益低。驻村工作队刘永涛带领队员王新喜、杜永生去白沟、安新的箱包厂考察。发现加工透明包装袋,做工简单,效益好。立即引来新项目,盘活了厂子。

“工作队今年又给我们添了20台新机子,干活快多了,一个月能出15万件。别小看俺们做的这些袋子,都是出口的呢。”承包商程占红脸上笑开了花。好项目把在外面务工的能人程占红吸引回村发展。“去年疫情,在外面务工的劳动力都回来了,我们这机子都没停。”

“在家门口就有活干,这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一个月三四千的工资,能管儿子上技校,闺女去县城学画画。”村上的留守妇女程辉霞开心地打开话匣子。

“这是以前箱包厂的承包商租的院子,准备再搞一个箱包厂,现在熟练工很抢手。”刘永涛指着一个二层小楼说。移民村多数劳动力出去务工,留守的妇女、老人就在家门口打牌、晒太阳,如今村里看不到闲人。

为扩大产业效益,工作队积极跑办,加固厂房后墙,更换电路,重新招标,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目前,厂子吸纳了40多名村民,还带动了个家庭作坊,10多个农户在家加工,形成一条“帮扶车间+家庭作坊+农户”的箱包加工产业链。曾经沉寂的贫困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条宽敞的沥青路沿着山坡延伸,这条路是穿过五会村的一条县道。五会村是一个依山坡而建的村子,东高西低,一下雨,低洼处常常积水,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向县里申请资金修路。

驻村无小事,关键在办事。驻村工作队驻村伊始就走村串巷访住户,收集梳理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制定了工作台账。移民村唯一的一块水浇地是全村的菜地。由于地势低,护坡和侧面的出村道路常被雨水冲毁。工作队就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修复村南菜地护坡,千方百计保护村民的“菜篮子”。

村西山坡洼地的路去年被一场大雨冲毁,工作队立即向青银分公司申请资金,修了一座三十米长的漫水桥,下面铺设了管道,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号召村民清理边沟,让村子排水畅通;清理垃圾杂物,开展街道两侧绿化,提升村容村貌;介绍村内8名年老体弱脱贫户在厂里做帮工,联合曲阳县拥军医院为村里的30多位老人义诊;添置健身器材。从发展产业,到改善民生,再到综合治理,工作队及其“后盾”青银分公司没少花心思。自派驻工作队以来,青银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定期进村调研、走访、慰问,现场办公协调解难题,成了村民的“熟人”。

“五会村有脱贫户67户、监测户1户、低保户22户、五保户7户。此外还有残疾人29名。”对刘永涛和队员们来说,一个个数字背后,是沉甸甸的工作担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返贫绝非易事。

今年42岁的监测户王琳,丈夫车祸去世,两年前被查出子宫癌,生活坠入低谷。为了帮助她走出困境,工作队帮她申请了低保,享受和脱贫人口同样的医疗保障优惠和救助政策,为其子女申请教育补助,还介绍她到帮扶箱包厂务工增加收入。

“工作队真是帮了大忙!”王琳的生活有了保障,心情一天比一天好,病情也日渐好转,“身体好时能去箱包厂干点活。”

程地生一家是由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残疾人组成的特殊家庭,两个五保,一个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工作队帮助孩子找了保定的一所技工学校,还积极为他跑办“雨露计划”,减轻家庭负担,“一家的生活有希望了!”

协助村“两委”扎实开展“月排查、月报告、常态管、动态帮”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工作;建立了脱贫户和一般户台账,每月走访,半年全覆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利用当地政府光伏产业帮扶政策,为脱贫户安排光伏公益岗,申请收益分红。

当前,工作队正帮助五会村谋划林下经济以及利用村内闲置房屋、宅基地进行食用菌种植和蝎子养殖项目,发展屋顶光伏,不断扩宽增收渠道,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