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媒引领“一带一路”跑出加速度-天天最新

哐当!随着最后一根钢轨平稳落地,“雅万高铁”铺轨工作全部完成。作为该条铁路的首批运维人员,印度尼西亚火车司机比玛正为即将到来的通车抓紧学习。此刻,由西南交通大学承办的首批运维人员资格性培训班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东南亚首批高铁营运人员正是由这里“发车”。


(资料图)

近年来,西南交大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聚焦国际工程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养,创新了铁路工程教育范式。10年间,学校先后培养了2000余名交通领域管理和技术骨干、4000余名岗位技术能手、5000余名沿线国家轨道交通人才,以扎实的教育担当助力“一带一路”跑出加速度。

面向世界

打造“铁轨上的天佑学院”

3月底,30名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学生从西南交大顺利毕业,他们怀揣着成为“非洲詹天佑”的期望,立志将在中国学到的铁路知识带回祖国。当前,学校已有来自全球80余个国家的5000余名留学生沿着铁路走向世界各个角落。

“交通畅达是区域交流合作的基础。”西南交大校长杨丹介绍,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轨道交通已成为中国联通世界的“血脉经络”。中国铁路、中国基建和中国标准逐渐成为世界公认的“抢手货”。但铁路建设、运营和维护是一项牵涉全产业链的系统工程。在中国铁路全面“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铁路国际化相关技术及管理人才需求急迫。

西南交大是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铁路人才的高校,也是国内最早探索国际铁路人才培养的高校。长期以来,学校系统开展铁路国际工程人才需求矩阵分析,深化国际化工程教育改革。2013年,学校在中国工程院的支持下,分别主持和参与“基于‘一带一路’的铁道工程与运输组织国际科技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中国铁路走出去人才培养培训研究”等重大咨询项目,并以优异表现完成了两期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8年,学校天佑铁道学院正式成立。依托这所以“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命名的学院,学校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铁路工程教育合作平台,结合市场需求,开展国内派出和国外本土两类国际化人才精准培育。至此,铁路工程国际化教育有了“专科班”。

“教育国际化要坚持‘输出型’和‘本土化’两条腿走路。”天佑铁道学院建设办公室主任欣羚认为,精准培育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教育背景“对症下药”。学校深度推进传统铁路特色专业新工科改造,面向国内“输出型”和沿线国家“本土化”两类人才,打造“本研衔接、订单培养、终身学习”三种模式,重构铁路核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学校先后培养了1.3万余名海内外铁路国际工程人才,“铁轨上的天佑学院”在全球擦亮了中国铁路工程教育的“金字招牌”。

质量为基

创新铁路国际工程教育范式

2022年11月,国际铁路联盟(UIC)铁路创客大赛全球总决赛在法国巴黎拉开帷幕。在这场全球铁路青年人才汇聚的竞技舞台上,西南交大学生代表队以“铁路虚拟体验解决方案”荣获大赛“最佳推荐奖”。

“以赛促学,以学促行”是学校创新铁路国际工程教育范式的一个缩影。近5年来,学校累计有100余名学生在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国际铁路联盟铁路创客大赛中获奖。

“铁路国际人才培养是典型的交叉型教育。”长期从事铁路国际化教育的西南交大教授冯晓云认为,铁路“走出去”需要大批既懂技术、精业务,又通语言、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我国的铁路国际工程教育存在目标不明、理念不新等问题,尤其是难以构建基于铁路特色的跨学科教育体系,无法实现大规模“高精尖急缺”铁路工程人才培养需求。

近年来,学校重构铁路国际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工程领域“问题+学科+过程+目标+用户”五维度跨学科教育模型,基于“一带一路”铁路工程真实项目提炼问题,将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直接目标;支持学生快速学习多学科知识,并在迭代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深化学习。

“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跨学科通识选修课。课程由体育、电气、机械、力学及经管等5位学科教师合作授课。课程以运动为主线,将体育、机械、电气、力学、经管学科融合,通过创设真实的运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这是中国第一门走向世界的跨学科课程。”授课教师宋美玲自豪地说。2019年,该课程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级名校创新课程共同入选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肯·贝恩的专著《超级课程:教育与学习的未来》,并入选教育部首批“跨学科课程教学创新改革虚拟教研室”。

近5年,学校革新教学方法,累计编写出版国际铁路特色教材41部,其中全英文14部;建成60余门特色慕课、4个线上微专业和百余个国内外实践基地,千余人国际化师资团队。体系化核心资源共辐射海内外200余所高校和数十万名线上学习者。

教育担纲

引领中国铁路加速“走出去”

2019年3月,尼泊尔宣布该国新建铁路梅马铁路将采用与中国相同的“标准轨距”。决策背后,西南交大尼泊尔籍工程师帕瑞发挥了巨大作用。2014年本科毕业后,帕瑞选择来到西南交大学习铁路工程。在中国的三年间,他见证了中国铁路通达万里的强大力量,迫切渴望有朝一日能学以致用。

2017年7月,尚未毕业的帕瑞便不断向尼泊尔铁路局建议在铁路建设中采用与中国相同的“标准轨距”。他从工程经验、成本控制等角度系统介绍该标准的优势。经过不懈努力,尼泊尔铁路局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铁路走出去,教育打头阵。帕瑞的经历是西南交大充分利用中国铁路“黄金名片”和学校特色优势,加强与国内外铁路管理部门、龙头企业、特色高校和国际铁路联盟深度合作,引领“一带一路”跑出加速度的生动写照。

2018年6月,学校牵头成立“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成员包括30所高校和7家企业单位。以“师资共享、课程共享、教材共享、基地共享”为目标,学校构建了交叉融合、跨界协同、面向全球共建共享的合作育人平台,显著提升工程教育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作用。

不久前,由学校牵头建设的“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在线课程共享平台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首次拥有一个系统、全面且共享的铁路人才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空中课堂”。

丰富的国际工程教育经验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学校牵头起草院士建议书2份、国家部委研究报告11份、咨政报告10份和优秀案例6份,完成援建4所非洲铁道大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咨询建议。

2019年,学校成为国际铁路联盟培训与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单位,冯晓云担任培训委员会副主席,参与铁路教育国际标准制定。中国铁路工程教育在全球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教育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齐发力激荡出了‘一带一路’的磅礴动能。”西南交大党委书记王顺洪介绍,学校相继承担了“蒙内铁路”“亚吉铁路”“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培训项目。在实践中,学校关于铁路国际人才培养培训的教育理念、培养体系、师资建设等进一步明晰,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越发突出。

《中国教育报》2023年04月24日第7版

作者:通讯员 许金砖

关键词: